Sunday, 21 May 2023

世界另一端的悠悠

抵达爱尔兰都柏林城。
周六入住酒店之后,基本上就在城里溜达。都柏林市中心到处都是我最喜欢的书店,但也到处都是我没怎么去过的酒吧。街头有人唱歌,也有年轻人随着音乐一时兴起的舞蹈。这是个专注于喧闹欢乐的城市,街头巷尾洋溢着酒气和音乐,似乎不受它厚重的石筑影响。
城市里的花园十分美丽,我想这是我对欧洲最喜欢的地方:15度的天气,散步在绿荫、花簇和无人的溪水边,真是太舒服了。
周日,发现学生逼着我们全队伍买的票其实可以跑到郊外远处,于是早上去完教会之后坐着火车,预备南下到最远的一个火车站。被那美景震撼住了。
难得的好天气,阳光把海滩上的小石子晒得暖烘烘的,我拾起石子放在脸颊上,满满的和煦。这里的人,在海边游泳、嬉水、划船、遛狗、坐在礁石上晒太阳听音乐 ——— 真可以就这样度过一个明媚下午。尤其是那些乘船的人们,一扬帆,就悠悠地与浪和海鸥融入到雾气和天边去。
这么悠悠的爱尔兰,与匆匆的新加坡形成强烈对比。已经开始有点舍不得回去了。

愿自己回到新加坡匆匆的生活中,在心里能留下安静的一隅,吟一首悠悠的爱尔兰海边诗歌。

偶遇《Range》一书之随感

20日,启程去都柏林。这次出行是一半工作,一半旅游。
在机场经过书店,看了一会儿一本书:Range by David Epstein. 书中提到的是童年时期究竟是否应该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一个专门的技巧,还是应该让他们体验更多不同的活动?作者举了一些运动员和科学家的例子,想要论证后者(同年时期选择多元化体验)更有助于日后在专业领域上变得杰出。
这是个有趣的课题,我想有趣在于杰出的人群中,不乏有这两种不同的童年。不过换作是我,若我是个孩子,相信会喜欢后者更多,也觉得后者带来的快乐会更多。毕竟这个世界有许多东西都很有趣,只集中于某个专业,在某种程度上是种局限。
我自己的童年,就是如此。学了半年画画,2年电子琴,2年华族舞蹈,4年合唱团,很多年的演说/演讲/辩论……最后学得精的,是物理和数学 :P 它们给我带来的快乐,是不用说的,反正说也说不明白。但是,演讲的经验帮助内向的我在工作上进行专业沟通和授课,合唱团帮助我练习肺活量和声音的控制、使我在教会能定期带领诗歌,舞蹈使我身体上有更多韧性,电子琴使我认识基本乐理,而直到今天,逛美术馆和博物馆依然对我来说是极大的乐趣(因为通过经验知道自己绝对画不出来,看到别人达成的时候,有种莫名的惊叹呐)。
人生真的可以很精彩;不管是学得精,还是学得广,都有益处,都使人快乐。感谢神将这个世界创造得那么精彩 :)

Tuesday, 16 May 2023

没有答案的随想

从马来西亚回来之后,其实一直有许多想要记录下来的想法。奈何一回来就陷入各种工作的忙碌。屈指一数,单单这个星期开会的次数就超过10次,这其中还不包括一些比较小的会议。想着就心累。回到家、吃过饭之后,实在是什么都不想干。

于是乎,看电视。看旧剧《生活大爆炸》,一连看了好多集。

谁要是觉得科学家/大学教授的日子过得就像《生活大爆炸》里的角色那样,还可以天天对着实验器材或者是在白板前思考推导,就太天真了,哈哈。

我知道,能有一份踏实的工作,过着简单的日子,就应该知足。我知道 “做你所爱的事” 是幼稚的;对于专业人士来说,“爱你所做的事” 更为重要。然而现实是,我常常并不开心,也对人生未来的时光感到迷茫,不是很确定做这一切是不是真的有意义。

别以为迷茫只是少年的专属权利。总觉得年轻时的自己,反而更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随着时间过去,这一切反而更模糊。

为什么人总需要做那么多自己并不喜欢做的事呢?…… 

另一方面,人又是否应该首先考虑自己想做的事呢?这样,是不是又太任性了呢?…… 

Tuesday, 9 May 2023

放假随写

今天开始到周五,请假!
有什么计划呢?
今天估计是在家里工作,把该写的、该改的文章全部做完……
明天上车回一趟马来西亚,周六再返新加坡。这次去,本来是想要母亲节回家见一见父母的。谁知道买了车票之后的10秒钟看了Whatsapp一眼,母亲发信息过来说,“我阳了……”
母亲倒痊愈得快,但接着是老爸,连续一周发高烧拖了好久。我们纠结了两周到底要不要回家,最后还是决定回去,毕竟刚好景衍的父母在吉隆坡,去了也可以见上一面。
家里养了一只猫,乐趣倒是不少,只是出行麻烦。所幸的是这次弟弟在新加坡,于是他就负责当猫咪保姆了。

其实我挺纠结的,想常常回去看双方的父母,也休息一下。奈何工作压力重,教会参与度也高,再加上一只猫……就像这次,千挑万选的日子好不容易定下来,计划若是一打乱,接下来就是一堆没办法请假的忙碌日子,就要等到一、两个月后,再掐着4天左右的时间回去。所以最近经常想,回马来西亚好了,找份规律性比较高的工作,下班后自己搞物理,生活的步伐也可以调慢一些。

发一发白日梦就好,至少现在,还是要回到现实里工作的。至少两老很懂得自娱,不是到处旅游吃吃喝喝,就是收集打理旧书、运动、种花种草、听书、看电影……这日子过得挺滋润 XD我也就暂时少点操心了。

Friday, 5 May 2023

重启之工作生活update篇

5-6年没有连续性写博客了,在想应该如何开始更新?

是否应该尝试总结交代自己这几年的去向?

……想着就累 XD 不如做个简单的现状更新就好了。

 

在周游列国数年之后,我在covid19的高峰期回了趟老家,待了半年左右。目前在新加坡某大学任教,转眼过去已经2年多了。

15岁的我梦想着做物理,18岁的我梦想着成为教授。没想到十几年后,真的走到这里。

真正地体会到,所达成的、年少时的梦想并不如想象的全然美好。也比我所想象的困难。并不只是知识能力上的困难,而是平衡工作与生活、与同事相处、料理琐事、被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面对市侩现实而不想学习的学生……有时候我觉得,成为物理教授反而讽刺地使我离物理学家的角色更远。生活的疲倦和无力感,使我偶尔不小心就陷入追看Youtube影片的恶性循环,这样的自己是我所不喜欢的却也是我频频尝试根治、却难以成功的问题。

逃避,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但不逃避,我依然彷徨,不知道如何坚定自己的心志,去力争上游。

 

在欧洲工作的时候,我一直觉得日后的时光会回到新加坡长期定居和工作。一直也觉得回马来西亚的可能性不高,说实在,马来西亚的高校环境也并不适合搞理论物理研究。但是这几年回到新加坡,深深觉得这里的忙碌、市侩、kpi导向的环境也并不见得适合搞科研。

总结来说,有时候觉得人生被困住了。接着往前走,是硬着头皮的。

 

我还是没有放弃寻找突破口,只是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才会出现?anyway....人生嘛,走一步看一步咯~

萧清的世界:重启篇

2006-2016年,萧清的世界总共累积了数千篇文章。它记录了我的青春心情、学习生涯、周游列国,各种无厘头的思想。
十几年,多么不容易。

随着岁月的流逝,觉得自己也变得不一样了。自从停止写博客,就少了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习惯和契机。数次尝试重启新的博客,但一直找不到以前写博客的感觉。
想来想去,或许是因为一个很简单的原因:每次尝试重启博客,都使用一个新的博客名字。然而,这些名字都并没有《萧清的世界》根深蒂固地留在心里,所以往往觉得不自然。再者,也因为这些新博客都失去了以往的读者和朋友,往往写了几十篇,又无疾而终了。

于是,2023年,再次重新写博客之际,我再三寻思,再度使用了与之前同样的博客名字。萧清的世界本来就是我梳理心情和想法的地方,其他的什么名字,都代替不了它。
重生的萧清的世界,能够写出多少篇博客文章呢?我也很想知道。我也盼望,这个地方能继续留下自己人生中青年阶段的记忆。

第一个萧清的世界,记录了青涩、天真、快乐、任性、情绪化、成长、完美主义。
处处瑕疵,但也处处珍贵。希望第二个萧清的世界,也是如此。
希望老朋友们,继续通过阅读与留言,见证彼此的生活。